盲盒经济,背后的新零售增长思考

(图片来源:中国经济新闻网)


抽盲盒,炒盲盒,“倾家荡产”买盲盒,这届年轻人怎么了?

Z世代(1995~2009年间出生的人)逐渐占据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,消费者主力军的更迭,使得消费模式不断演进。抽盲盒的玩法,并不新鲜,却是抓住Z世代年轻人喜爱二次元、古风、娃娃、Lolita等的心理特征。

盲盒能够给消费者带去拆盒的快感、收藏的满足和交换的愉悦的的游戏机制,正是在线上、线下任何渠道为消费者提供一致的消费服务、体验、产品的新零售服务模式所实现的。

移动互联网普及后,人们开始进入全渠道购买阶段,购物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,这与新零售倡导的“以消费者体验”为中心的零售方式契合。那么新零售时代,全渠道如何帮助企业打通增长的“任督二脉”,戳到消费者痒处和痛处?


了解用户驱动用户
汉光百货线用小程序数字化转型

盲盒的兴起,正是背后90后、00后成为中国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体的崛起引发的。新一代消费者自我意识更强,而消费态度和行为也更加个性化。他们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接受度明显更开放,这使得商家在挖掘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方面有更大的发挥空间。但这也造成了,消费者数据分散、单薄、不精准的问题,难以形成用户画像。

新零售线上线下场景化营销,能抓取的不仅仅局限于用户属性数据,更能记录下每一个用户的行为数据。行为数据更真实、实时、多面,更能还原一个真实的用户,洞察用户的内心需求。那么如何驱动用户产生行为呢?

GrowingIO的零售数据显示,新零售场景下,最易驱动的用户行为有12种:

汉光百货,北京西单老牌购物商场,在面对新零售的冲击时,选择了与时俱进,通过新零售线上线下促进用户购买。

在此之前,汉光百货有着不少购物商场的通病:老式的收银台收款方式,人流量一高就开始排长队;线上推广与线下商场割裂,不能相互促进购买。新零售全渠道铺设只用了两招就解决这样的困境:

1.会员卡小程序,消灭收银台长队
用户出示小程序里的定制二维码,收银员扫码,用户只要输入密码便完成了支付,快捷无长队。

2.公众号+小程序,线上/线下引流
通过公众号+小程序的方式推广商品或活动,用户在小程序下单后,可以到店自提,也可以邮寄,将线上的流量引入线下或直接转化。


打破各渠道数据孤岛
房产租赁平台用手机号为唯一识别

在全渠道场景下,购物的主动权掌握在消费者手中,消费者可以借助各社交媒体对零售商终端进行选择。这样一来,消费者信息散布在各个渠道上,如何将这些渠道内数据信息互通?

用手机号作为用户唯一识别ID适用于所有渠道平台。全渠道时代的增长机会在于,不让客户分离在一个个孤岛上,通过手机号作为用户识别ID,整合“小”数据,利用好“小”数据实现精准触达,让用户成为粉丝成为朋友,在购买的基础上建立信任,从而延长用户生命周期。

国内某TOP级别租赁平台,每天需要通过短信来给旗下房产经纪发布业务通知。企业微信服务号,本身优质的内容信息,难以推动房产经纪关注,数据信息分散,微信ID和手机号无法匹配,无法做到精准触达。

该企业使用云片的微信机器人功能后,可以通过手机号自动判断房产经纪是否绑定微信,给房产经纪发送租房信息变动的微信模板消息,实现数据互通,精准触达。


社交平台电商两条腿走路
肯德基“拼一拼”开辟增长新玩法

社交电商已成为消费者常用的购物方式,对于企业来说平台电商和社交电商共存,实现两条腿走路才能最大程度上覆盖用户。现阶段,平台电商的转化率在1%-2.5%;而社交电商的基本转化率在5%-20%,头部转化率甚至更高达到20%-40%。所以在购买流量做生意的同时,不断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,是不少新零售电商的共同选择。

社交电商,是在销售和售后的过程中,将老顾客变成粉丝,通过服务和内容保持互动,促进更多复购;用拼团、分销、砍价等方式,让老顾客带来更多的新顾客,在微商城中成交,建设闭环的私域流量。

这些玩法真的你能带来转化吗?有赞的数据显示:营销玩法带来了227亿交易额,1.59亿订单:

“肯德基拼一拼”小程序线上开团/凑团,通过微信进行分享传播,成团后获得卡券,到门店进行核销。小程序打通了线上宣传引流线下的玩法,所实现的不仅仅是拼团商品的成单,而是给线下门店带来客流。


新零售对于线上零售而言,是以消费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零售业态,对于线下零售而言,则是传统模式的一种创新,整合线下线上数据关系,全渠道发展,才能在不断更迭的消费者群体中,把握未来商机!

本篇文章综合云片全渠道营销增长沙龙,GrowingIO倪顺超讲师、云片讲师方媛、MobTech讲师赵峥辰、有赞讲师丁喆分享观点,感谢阅读!